首页 >> 非遗资讯 >>非遗申报指南 >>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请指南
详细内容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请指南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申报地区人民政府向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审核论证,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请。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申请地区,文化和旅游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文化和旅游部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对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组织专家论证。根据论证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将符合条件的申请地区设立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后一年内,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细化形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并报文化和旅游部备案。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三年后,由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验收申请;文化和旅游部根据申请组织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验收合格的,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并授牌。

      来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号)

 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请和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申请的相关文件; 
    (二)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 
    (三)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意见; 
    (四)本省(区、市)内实行文化生态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相关文件; 
    (五)其他有关材料。 

      二、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相关地区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文化形态形成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现状、鲜明特色、文化内涵与价值的描述和分析; 
    (二)保护区域范围及重点区域,区域内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实物和重要场所清单等; 
    (三)建设目标、工作原则、保护内容、保护方式等; 
    (四)保障措施及保障机制; 
    (五)其他有关资料。

      来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号)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具有鲜明地域或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持良好;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当地民众广泛参与,认同感强; 
      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实物、场所保存利用良好,其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性的发展空间; 
      五、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自然生态环境基本良好、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的乡镇、村落、街区等重点区域以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依存的重要场所开列清单,并已经制定实施保护办法和措施; 
      六、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 
      七、在省(区、市)内已实行文化生态区域性整体保护两年以上,成效明显。

      来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号)


技术支持: 迪赞纳传媒 | 管理登录
seo seo